性理講座

每逢星期天下午2pm至4pm有道理講座會!歡迎蒞臨聆聽

2017年4月27日 星期四

道與教的分析



道與教的分析 from mingyift
1輪扁的故事 有一天,齊桓公在堂上讀書,輪扁在堂下做車輪, 輪扁看见桓公讀得津津有味,十分投入.... 在我造輪子時,榫子做得松了,就會很容易地打進 去,但卻很不牢固;如果榫子做得緊了,就會 感到滯澀,再怎麼也打不進去。既不能松,也 不能緊,輕重之間,得心應手,  輪扁曰:「臣也以臣之事觀之。斲輪,徐則甘而不固,疾則苦而不入。不 徐不疾,得之於手而應於心,口不能言,有數存焉於其間。臣不能以喻臣 之子,臣之子亦不能受之於臣,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斲輪。

2. 從定義上來說 道也者: 道可道也,非恆道也。名可名也,非恆名也。 “無”,名 天地之始;“有”,名萬物之母。 故,常“無”,欲以 觀其妙;常“有”,欲以觀其徼。 此兩者,同出而異名, 同謂之玄。玄之又玄,眾妙之門。 教也者: 教化也。是聖人對眾生的教化。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。 中庸云 : 天命之謂性,率性之謂道,修道之謂教。

3. 道的定義  清靜經:大道無形生育天地,大道無情運行日月,大 道無名長養萬物,吾不知其名,強名曰『道』。  道德經: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。寂兮寥兮,獨立而不改, 周行而不殆,可以為天地母。吾不知其名,字之曰道, 強為之,名曰大。大曰逝,逝曰遠,遠曰反。故道大, 天大,地大,人亦大。域中有四大,而人居其一焉。 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  道德經: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 三生萬物。

4. 道的定義 南華經《大宗師》: 夫道,有情有信,無為無形,可傳而不可受,可得而不可見, 自本自根,未有天地,自古已固存,神鬼神帝,生天生地, 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,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,先天地生而不 為久,長於上古而不為老。 聖經《约翰福音》 : 太初有道、道與神同在、道就是神。這道太初與神同在。萬物 是藉着他造的.凡被造的、沒有一樣不是藉着他造的。生命 在他裏頭.這生命就是人的光。 道是真理,道是自然,道是宇宙本體。 道是創生宇宙一切萬物的力量、能量。

5. 教的定義 1、有生活的、道德的、修行的教化,有身教、言教、境教 之別。 2、宗教的形成:聖者出世→教化眾生→言教集結→教義與 修行法門確立→儀式、制度的形成。 3、因人、因時、因地之不同→ 三教同源,百家齊放。 4、師父教徒弟,裏頭藏一手

6. 宗教的起源 • 尚書:天佑下民,作之君,作之師。 • 觀天之神道,而四時不忒, 聖人以神道設教,而天下服矣。 • 三教聖人應時應運救世。 佛為一大事因緣降世。(開示悟入佛知見) • 六祖壇經: • a.化導眾生令得見性。 • b.各自觀心、自見本性,若不自悟, 須覓大善知識,直示正路。

7. 您是什麼信仰?

8. 信仰的分類 沒有信仰生命也可以延續下去,但是有正確的信仰,一定可以 使生活更豐富、人生更圓滿。 1.精神層面的寄託與依歸 (借助他力以滿足自己的欲求) a.「求福、求壽、求平安…」 有效否? →求一個心安。 b. 追求心靈的寧靜、祥和。 2.探討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a.生從何來,死往何處去 b.生命的主宰為何 c.人生所為何事 3.信仰發揮生命的光輝與永恆 a.張載:為天地立心,為生民立命,為往聖繼絕學,為萬世開太平 b.菩薩心愿:「但願眾生得離苦,不為自己求安樂。」 c.道德經:「死而不亡之謂壽。」

9. 道與教的關係 道是教的根源,教是道的延伸。 教若無『道』, 無法可大可久; 道若無『教』, 也無法廣其大用。

10. 道場與宗教之別 求道: 探討人生真諦、生命實相,超生了死,救人救世。 不知到底一歸何,是以神光拜達摩; 少林立雪為何事?只求一指躲閻羅。 喜怒哀樂之未發,謂之中。 發而皆中節,謂之和。 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。 和也者,天下之達道也。 致中和,天地位焉,萬物育焉。

11. 從根源上來論 道:道是天地根、萬物之母,為萬教的總源頭。 道:一切宗教的本源。 教:教是教育、教養,目的在化民風為良淑,其根源在「道」。 教:千門萬教是道的末流。 道與教之分別

12. 「宗教」可以比喻為「一條 河流的下游、出海口」, 而「道」則是「河流的發源 地」 道 教

13.  儒 執 中 貫 一 存 心 養 性 忠 恕 之 道  佛 萬 法 歸 一 明 心 見 性 慈 悲 為 懷 道 抱 元 守 一 修 心 煉 性 感 應 谷 神  耶 默 禱 親 一 洗 心 移 性 博 愛 精 神  回 清 真 返 一 堅 心 定 性 迴 回 之 地 五 教 同 源

14. 民 國 77 年 發 一 崇 德 台 南 育 正 壇 南 屏 道 濟 慈 訓

15. 從主權上來論 道:奉有天命,明師應運,道統傳承,天命真傳,上天掌道, 主權在天。 教:無須天命,沒有明師,只有法師,千門萬教,教主掌教, 主權在宗教領袖。 從傳法時機上來論 道:有隱有顯、應時應運、非時不降、非人不傳 。 教:常有的、有教無類、行普遍之教化。 從宗旨上來論 道:直指人心,見性成佛,屬頓悟之法。 教:闡述道之真理,目的在去物欲、 化稟性,返樸歸真,屬漸修之法。 道與教之分別

16. 從法門上來論 道:不二法門、聖聖相傳的最上乘大法。 性理心法以道印心 教:平等法、方便法、八萬四千法、普遍應機說法、以方 便智說方便法。 普通教化教在經典 從結果上來論 道:究竟解脫法、出世間法。 教:世間法,可享有限的福報。 道與教之分別

17. 認識旁門左道 四類旁門小道 術:法術,畫符念咒,呼雷遺將。 流:週流,醫卜星相,算術推測。 動:行動,搬運吐納,刀槍武藝。 靜:寂靜,靜坐感應,數息止念。  子夏曰:雖小道亦有可觀者焉,致遠恐泥,是以君子不為 也。  沒有道的涵養,只在術、流、動、靜上下工夫,便是捨本 逐末,到頭來非但無益,反倒有害。  知其功,善其用,則可。欲以之『超了生死』則難矣!

18.
1.迷信盲從。 (道是理信智信)
2.違聖賢意。 (道是三教真傳)
3.不依常道。 (道是謹守佛規)
4.不顧修身。 (道是修身立命)
5.斂財騙色。 (道是三清四正)
6.欺騙利誘。 (道是悲天憫人)
7.求福求壽。 (道是為善培德) 
 不識本心 學法無益  亡失菩提心 修諸善法 是名魔業 正信?迷信?

19. 小結 「身似菩提樹 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」 「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」 依法修行,對生命純善的實踐 已覺為師,對生命實相的覺醒

20. 結 語
 ⊙「道」不僅是宗教信仰, 更是直指人心的正路、正傳、正信, 我們應肯定自我、了解道的寶貴與殊勝。
⊙一貫真傳自古稀, 有緣方得遇三期, 為君直指性命理, 但要心與性相依。

沒有留言: